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新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如何救治?專家診療方案提供權威指導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由于疾病的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加,有效診治心律失常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并發癥、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環節。當新冠病毒感染者合并心律失常時,往往由于呼吸道癥狀嚴重會掩蓋心律失常的相關癥狀。因此患者和醫生都應警惕新冠感染時心律失常的發作,患者及時就醫,醫生應精確診斷,采取合理措施干預疾病發展。
由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委員會組織專家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診療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流行病學、可能機制、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急診處理、常規治療等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為臨床實踐提供了權威指導。?
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會出現心律失常或心律失常癥狀加重
《方案》指出,因缺乏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對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發生及患者轉歸情況仍未明確。但已有的數據表明,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出現心律失常或者心律失常癥狀加重,相關的患者比例尚未得到一致的數據,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發布的臨床公告顯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有16.7%的人患心律失常;而另有報道則顯示這一患者比例僅為0.3%。對于發生率低的原因,專家分析認為可能與以下兩點有關。***,未統計死亡患者發生的室性心動過速(室速)和心室顫動;第二,認為竇性心動過速(竇速)是發熱、低氧血癥等因素導致的繼發性改變,未統計。但有數據顯示,重癥及危重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易發生的心動過速,并不全是發熱和低氧血癥導致。
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
《方案》將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能機制總結為以下幾點:
1
低氧血癥導致心肌損傷;
2
炎癥細胞浸潤和細胞因子的釋放直接導致心肌損傷,同時增加潛在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3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的作用;?
4
病毒感染及患者恐懼等心理因素產生的應激過程引發心律失常;
5
患者本身即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心律失常,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誘發心律失常;
6
治療藥物的副作用,新冠病毒的臨床用藥之一——氯喹在體外實驗中被證實具有QT間期延長、傳導障礙及自律性升高等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律失常癥狀易被忽視
臨床上應加強觀察、認真診斷
《方案》強調,對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均可發生,但患者心律失常相關的臨床癥狀可能會被呼吸道癥狀掩蓋,因此,臨床上需要加強觀察。
此外,《方案》還特別提到了臨床上多次觀察到危重癥及重癥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治療中發生心臟驟停的現象,包括部分整體病情和缺氧情況已初步改善的患者。對此,專家組表示,相關的原因還需進一步明確,同時也總結了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心臟驟停的原因,作為當前重要的參考:
1
嚴重缺氧、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導致心電不穩定。
2
病毒直接損傷心肌細胞和(或)心臟傳導系統。
3
病毒感染加重原有心肌病變及傳導障礙。
4
精神異常緊張,兒茶酚胺過度釋放,導致心電不穩定。?
5
排便加重缺氧,誘發心律失常,甚至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心室顫動等)發生。
對于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心電監護、心電圖檢查和長程心電圖檢查等。其中,專家認為,病史詢問至關重要,同時要關注患者肺炎以外的癥狀。
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的急診處理
對于患者的急診處理,《方案》建議應在判斷有無血流動力學障礙及權衡治療的獲益和風險的基礎上決定急診處理措施。處理內容包括明確心律失常類型、處理基礎疾病和誘因、終止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以及改善癥狀。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處理流程如圖所示。其中,對于出現竇速、房性早搏、短陣房速、室早、非持續性室速等心律失常的新冠肺炎患者,《方案》推薦,如果癥狀明顯,可以考慮應用中藥參松養心膠囊。
對于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方案》建議在治療基礎疾病和糾正可能誘因的基礎上,根據癥狀給予處理,如患者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可暫不處理,嚴密觀察;如患者癥狀明顯,則可進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行臨床起搏。
藥物治療應根據心律失常類型選擇
參松養心膠囊快慢兼治多次被推薦
除急診處理外,對病情穩定的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療,《方案》也給予了推薦,具體包括了加強對癥支持治療、藥物治療[抗心律失常藥物(AAD)及抗凝治療]及介入治療。
《方案》建議,根據患者的心律失常類型,選擇相應的藥物治療,如竇速、房性早搏或房速無伴器質心臟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合并心衰并有癥狀的患者,可在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胺碘酮的基礎上加用洋地黃類藥物。
在此部分,《方案》多次對中藥參松養心膠囊進行了推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期間新發的房顫、心房撲動(房撲)患者,復律可考慮使用胺碘酮、普羅帕酮、維納卡蘭等,也可以聯合使用參松養心膠囊。
對于室性早搏但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其室性早搏的發生可能與患者精神緊張、缺氧或電解質紊亂有關,在去除誘因的基礎上,可考慮使用β受體阻滯劑和參松養心膠囊。
對于有起搏器植入指征,但病情穩定的心動過緩患者,建議采用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前可考慮口服參松養心膠囊,不宜應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參松養心膠囊作為本次《方案》中***被推薦的中藥,其用于心律失常的療效與安全性已得到了較好的證實。多年來,中西醫領域的研究者在全國多家研究中心,納入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包括頻發性室性早搏伴或不伴器質性心臟病、室性早搏合并心衰、陣發性房顫、緩慢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等,共開展了6項循證醫學研究,研究結果證實了參松養心膠囊不僅可減少室性早搏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數,對于合并心衰的患者,還可改善其心功能;能有效減少房顫發作次數,縮短房顫發作持續時間;增加心動過緩患者心室率,同時還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安全性良好,是臨床心律失常治療的優選。
目前雖沒有證據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有直接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心肌損傷、發熱、缺氧、電解質紊亂等會導致心律失常的發生。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療應首先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包括臥床休息、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發熱的患者藥物或物理降溫,有缺氧或呼吸困難的患者,應及時給予吸氧,必要時給予無創或有創呼吸機支持治療。其次,應該根據心律失常類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以改善癥狀,維持穩定心律。另外,對于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保持良好的心態也是預防心律失常的重要舉措。